春天,我们徜徉在鄂山渝水
戴小华

又是春光明媚时,不像去年此时的疫情四起风声鹤唳,今年春天国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高中风险地区清零。那还等什么,旅行去!于是,一声号召,由一大堆红花和几支绿叶组成的亲友旅游团兴致勃勃来到鄂渝交界的恩施酉阳地区,观赏那里的奇山秀水,感受当地的土家风情。

烟雨蒙蒙桃花源

提起桃花源,人们首先会想到东晋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那阡陌纵横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成为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状态。

我们造访重庆酉阳桃花源那天恰逢阴天,漫天飘浮的细雨轻抚着人们的面颊;空气异常清新,每一口呼吸都带着香甜和春的气息;远山在烟霭中若隐若现,像水墨画一样印证着苏轼的名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进入桃花源景区,迎面是一个诺大的山洞。我们伴着小溪流水踏着青石板路行走洞中,憧憬着未知的景色。也许是因为阴雨,洞中水汽弥漫,小溪泛起团团烟霭;人在其中,宛若游走仙境。

一出洞口,豁然开朗。各种花卉姹紫嫣红,田野村庄一应俱全。这里的花自然以桃花为主,但白玉兰夹竹桃迎春花等各色花草也不甘寂寞地伸展腰肢显示风采,使漫山的色彩和层次更为丰富;比起自然风光的迤逦,这里的村庄更多是人工修复,尽管雕琢的痕迹重了些,但如此精心地再现陶公文章的意境,也算是匠心别具了。在一处农舍前,有几样劳作工具。女士们争先上前,推蹍的推蹍,摏米的摏米,体验着农舍生活的辛苦与快乐,也留下她们美丽的倩影。

陶公笔下桃花源里的人们虽自得其乐,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视野相当狭窄。现在不同了,虽地处偏远但心知天下。我们的导游李幺妹是个地道的土家苗族混血妹子,说起各种社会文化历史地理话题,侃侃道来涛涛不绝。如果陶渊明遇到今天的桃花源人,其名篇是否又要改写了呢?

返程路上,突然间,太阳跳出厚重的云层挥洒大地。阳光下,桃花源显得更加明丽妩媚。我们感谢上苍的眷顾,更感谢古人留下的千古名篇,使我们此行第一天得到如此美好的自然与文化双重享受。

在群山之巅抒发诗情豪意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尤酣”……你能想到吗,这是一群70+的帅爷爷俏奶奶,站在恩施大峡谷海拔1500米的山巅之上,面对千丈绝壁,用一首首气壮山河的诗词在直抒胸意挥洒豪情,豪迈的声音在峡谷中回荡,久久不能消散。

诗词的闸门一旦打开就再难关上。接着,一首首主席诗词喷涌而出。“十六字令•山”、“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卜算子•咏梅”、“忆秦娥•娄山关”等等,加之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等古诗词,宛如一次诗词现场朗诵会。也许是因为我们久已蓄集的文化功底,亦或因为当时的的激情唤醒了尘封的记忆,众多诗词脱口而出一气呵成,毫无停顿犹豫,俨然一个个大诗人到此。惹得周围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有的为我们摄影录像,有的给我们点赞叫好。一位年青姑娘给我们录像后本已离开,觉得稍有不满,又返回让我们再次朗诵以便重新补录。周边,有的游客在忘情跟诵,还有游客向我们树起了大拇指。

这一幕发生在我们此行第三天—恩施大峡谷游。行前看了许多文字介绍材料,都说恩施大峡谷是“东方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实际上,两者完全不同。科罗拉多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峡谷,而恩施大峡谷却是方圆300多公里的一大片景区,其中既有悬崖绝壁、千仞孤峰,又有流水飞瀑、壮观地缝,称为峡谷好像不妥。山上的核心景区七星寨内散布着众多奇峰异石,但山路蜿蜒曲折漫长,走完全程对于我等70+且身体欠佳者确有难度。

走不了全程我们可以唱可以念啊,这种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旅游方式岂不更加愉悦身心?于是,我们边走边唱边诵,在伟人的不朽篇章中回忆峥嵘岁月,在古代诗词的音律节奏中吸允中华文化的旷世情怀。

伴着一首首诗词的悠远韵味,我们领略了一线天的险峻,绝壁长廊的壮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千年积淀的优秀文化的浸润中,显得更加富有灵性。

该回程了,心情依然不能平静。几句小诗油然心头:

谁说我们年逾古稀?

谁说我们已近暮年?

谁说我们只会趴滿大地?

谁说我们只能开满枝头?

年轮的增长损耗了我们的机体

但从未磨灭我们的素质;  

 

面对火热的生活

我们依旧充满渴望迸发活力;

我们是要追随时代的脚步

也需学习新科技的神韵,

也要用吾辈特有的文化素养品格修为

告诉世人

什么是这一代中国大爷大妈真正的内涵与特质!

[ 关闭窗口 ]